青枫小说网

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
第204页(第1页)

  &1dquo;按公平公正的原则,全乡各村、各户主动减产一半,放弃一半的耕地,不再去浇水灌溉,以保证剩下的其它庄稼用水。另外,也为了照顾到贫困乡民,对于家中田地极少者,则按实情适量调整。我们要保证每户人家起码得有十亩田地。”

  全乡百姓,有富者有贫者,富者耕地多,贫者耕地少。

  如李逍,乡里的大地主,家里一千多亩地,减掉一半还有五百多亩,而如一些贫穷的百姓,家里人丁少地也少,有些家里仅一个壮丁者,可能家里只种着二三十亩地,本来就地少,若是再减一半,可能就剩下不多的地,这点地,就算能够保下来,收成可能都不够口粮。

  李逍提出给乡民最低保留十亩地,也是出于这个考虑。

  一户最低十亩,真是最低保障了,本来蓝溪的土地亩产不过石余,遇这样的大旱,就算能保下来,但肯定也会减产,说不定五成都不一定有。这样一来,十亩地,也不过能收成五六石粮食。

  这点粮食,就是一家人要等到秋后的救命粮了,这个是得保障的。

  &1dquo;三郎仁义,这个是应当。”几位老族长也都说话了,正所谓规矩是死的,人是活的,法不外人情,订立规矩的时候,应当充分的考虑到实情。

  大家都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,心往一齐使,事情也就好谈了许多。

  尤其是李逍在会上还主动的表示,自家的田地多,愿意减产六成后,大家更加佩服了。

  李家上千亩地,多减一成,那就是要抛荒一百多亩。

  做为带头的人,只要不谋私利,又能一碗水端平,大家还有什么不服气的呢。

  减产五成,这个提议,也最终在大会上通过,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同意。虽然减产五成,对于今年的旱情可能还不够。但第一次就能通过减产五成这个提议,已经非常不容易了。

  毕竟往年,大家可不会有谁主动减产的,再大的旱情也是一样的耕种,然后争水,最后无水之后就只能看着再一点点的旱死。

  &1dquo;我有一个想法,三郎,不知道合不合适。”

  杨老夫子这个时候站起来说话,他虽不是蓝溪乡的乡民,但是书院的山长,也是在座很多乡民们孩子的老师,大家对于他还是很尊重的。

  &1dquo;山长有话请说。”连几位里长也十分的客气,对于这样教书的老夫子十分礼貌。

  &1dquo;我刚才一直在这里听大家商议抗旱救灾,大灾当前,能看到大家抛去成见,可以齐心一志,真的十分欣慰。不过我觉得为了能够保证收成,让蓝溪水能够更好的利用,我有一个提议。”

  李逍对杨大眼点头,&1dquo;夫子你说。”

  &1dquo;三郎,诸位乡亲,既然我们今天能在这里组建起公约堂,又能够在这里主动减产,那么我们大家都非常有诚心诚意的,我觉得大家不如再进一步。”

  &1dquo;如何再进一步?”

  第154章分田、承包

  杨老夫子是个读书人,有的时候想法也比较纯朴一些。

  他看到今天的场面十分和谐,便也就大胆提出了一个比较让人惊讶的想法。

  蓝溪乡总有一千二百余户人家,虽然说不足朝廷均田令中每丁百亩的巨大数额,但真算起来,蓝溪乡的田地也是不少的,详细相加,估计得有五六万亩土地。哪怕这些土地以山地、坡地等居多,但确实不少。

  这次大家同意减产一半,那也起码还有两三万亩土地。

  &1dquo;我们蓝溪乡以蓝溪为名,皆因乡中这条自王顺山的蓝溪,这条蓝溪流经全乡,灌溉养育了溪两岸的这上千户人家。如今大旱,蓝溪水少,无法灌溉足够土地。”

  杨老夫子细细道来,按他的意思是,虽然大家能够主动减产一半,但因为并不是所有的田地都是在蓝溪边上的,而抗旱,无疑是紧挨着蓝溪的田地更好浇灌,哪怕是挑水也方便的多,甚至河边的还有可能用水车引水。

  如果大家只是按各家的田地减一半,那么就有可能会出现蓝溪边的好浇水的田地,有的却会荒着,而有些离溪远的山地坡地,却又还种着,这无疑会大大降低抗旱效率,甚至是影响收成。

  &1dquo;我们不如今年就种蓝溪边的土地,这些土地一起种,一起抗旱浇水,收获之后再一起分粮。”

  杨夫子的话里,满满都是崇古之意,大家齐心协力,共度难关,没有什么个人,而是大集体。

  他越说越激动,结果李逍却先摇起了头。

  搞大集体,一起种地,这是要吃大锅饭啊。虽说灾荒之年,这样做有时也是权宜之策,但李逍还是不太赞成这种大锅饭。

  &1dquo;三郎不同意吗?”

  李逍道,&1dquo;我觉得,夫子说的话有一些道理。把蓝溪边的土地都种上,这确实能够大大提高抗旱效率,也能够多保一些收成。但是,吃大锅饭我不赞成,乱哄哄的一锅粥,只怕反而会没什么效率。”

  救灾固然要指挥领导,但有时也还更需要的是大家的个人积极性,如果田地收到一起种,大家可能就等着夏天分粮了。

  虽说不一定就都是这种情况,但肯定会有这样的人。

  &1dquo;搞大锅饭,不如搞承包。”

  &1dquo;何意?”老夫子问。

  李逍解释,&1dquo;我们先把蓝溪沿岸的三万亩地给种下,然后也不管原地主是谁,按就近原则,地在哪个村庄边上,我们就把地承包给这个村子,然后再由这个村子再分块承包到各户。”

热门小说推荐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