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枫小说网

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
第74章 第 74 章(第2页)

毕竟马佳芸兰只是特例,宫中满人学汉风教女可能只教一半,真正像仁孝皇后、佟皇贵妃懂汉学的始终是个例。<p>

总之,荣妃和她们想象的皇妃不一样,不止貌若姣好,举止优雅,而且轻易近人,对她们平等尊重,竟无一丝高高在上,言语中还多带钦佩之意。<p>

林以宁忙回:“娘娘自谦。”<p>

她的年纪已不轻,比马佳芸兰还大一些,浑身上下萦绕着一种文人风雅之气,眼睛依旧明亮且坚定。<p>

“这可不是自谦,”马佳芸兰展颜一笑,的确看不出羞涩谦和之意,又听她言,“我虽诗情不佳,却也斗胆出一题,不如今日以‘春’为题,请林社长与诸位作一回诗罢。”<p>

林以宁也不推迟,片刻后,一首《谷雨》跃然纸上:“镜台流影射窗纱,风到檐前柳脚斜。竹架整书除脉望,春池洗砚乱蘋花。桑浓蚕子犹悬箔,日暖蜂干早放衙。童子佩壶寻涧水,涤瓯明日试新茶。”<p>

林以宁的姑姑是顾如蕊,姑姑的姑姑是顾若璞,她从小学习《周易》、《诗经》、《庄子》、《楚辞》以及秦汉大家散文,最喜作诗墨庄风,家学渊源。<p>

她的作品风格也深受长辈影响。<p>

除了林以宁,在场其他人也个个都是才女,吟诗作赋,都不是问题。<p>

马佳芸兰的确不擅长诗词歌赋,主要还是思维问题,她的确可以写,但匠心过多少了韵味与意境,或许需要一位顾若璞引导。<p>

但品读一些诗词还是没有问题的,从中择了自己喜欢的三首,发现也是大家看好的,遂与众人共同商议,择其中一首为魁。<p>

又赐予一匣子南洋珍珠、一方上等鸡血石印、一整套笔墨纸砚。<p>

此次见面会圆满成功。<p>

有一说一,女诗人更难出名的原因在于她们有很多不敢写、不能写、不许写,写完也有许多不敢传、不能传、不许传。<p>

马佳芸兰改变不了这些,甚至于连她们写的素材也不能拓展,还是在景与游圈里打转,连往外拓展都小心翼翼,她现在能够办的大概只有通过自己的赏赐,借助皇权,让蕉园诗社的存在能够久一点。<p>

如此多的才女,不要在时间洪流中被迫消失;而她们的传承也直接继续流传,百年、两百年、三百年……多一年两年都是赚。<p>

此外,马佳芸兰也聊起了女儿坊,等女儿仿在在江南铺开,指不定能和这些才女们“藕断丝连”。<p>

不居一格聘人才。<p>

回到房间,一坐下,秋墨来到马佳芸兰的跟前,小声汇报了一件事。<p>

“?”<p>

马佳芸兰歪了歪头。<p>

“苏佳常在说,估摸有八位入了园子,奴才也派人核实过。”秋墨尽责回答。<p>

马佳芸兰并不惊讶。<p>

每年康熙出巡都会见一些美人,又以南巡路上官员们献上来的最多。<p>

这些美人的身家绝大多数清白,出自小官之女,越到后面,可能会出自一些官职不错的家中,嫡女、庶女都有可能。<p>

为了权势地位出卖女儿的父母世间不止一位两位,京中八旗也有很多人。<p>

没有谁比谁更高贵。<p>

但相对起来,这些美人大多数的命运是可悲的。<p>

她们只当了一时半会儿的消遣,不幸的话可能余生都不能嫁人,不是说嫁人有什么不好,而是她们只能无名无分在皇庄里默默无闻,直到消失于天地间,不留一丝一毫痕迹。<p>

也有被康熙挑中带入后宫的,混到最出名的便是传说中的密妃王氏,又一位老熟人,大概率在八名美人当中。<p>

“恩,此事与我们无关。”马佳芸兰无意插手她们的命运,大概也就在康熙来时,嫁妆一下醋意,满足他的大男子主义。<p>

比起这个,她更在乎胤祉和常青。<p>

马佳芸兰无法出门逛江南,但胤祉抽了个空,今日下午,与常青出门转悠了一圈。<p>

带回来了很多东西。<p>

有他亲自画的写生,“小桥流水,烟雨蒙蒙,小小一只乌篷船”,有江南的特色食物——紫鳜鱼、白莲藕、大闸蟹、绍兴酒,这些其实他们住的地方都有,胤祉买的是兴趣,紫鳜鱼由他亲自钓上来的。<p>

还有乱七八糟的小物件,刺绣、云锦、缂丝、泥人、檀香扇、紫砂壶、梳篦、竹刻、青田石雕、歙砚等。<p>

价格不一,有贵有平。<p>

马佳芸兰也不是非要把玩这些东西,她更喜欢在用膳时,听胤祉讲述这一个个物件背后的故事,与它们相遇的故事。<p>

实话说,天生会撒娇的胤祉在讲故事这方面非常有能力,平平一次小摊上的一眼相中,被他讲的起伏跌宕,其中不缺乏引经据典,穿插各种有趣小故事。<p>

不说马佳芸兰,秋书秋墨她们也听得津津有味,连常青他们这种跟着胤祉出门的人,相当于一路被剧透,同样听得痴迷。<p>

马佳芸兰笑着打趣:“合该赏你一醒木!”<p>

被当说书人的胤祉也不恼,笑眯眯作了一个揖:“儿子谢额娘打赏。”<p>:,,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