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枫小说网

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
第452章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嘛(第1页)

天气晴朗的某一天,楼令带着人出了。

在他们出之前,好些家族主动联系了楼令,要么是光明正大问情况,不然就是旁敲侧击。

楼令有选择性地对不同的家族透露等量不一的信息,没有正式巡察之前先收获了一批礼单。

人一旦做了什么,涉及到第二人,完全不可能存在什么秘密。

楼令收到礼物的事情很快让该知道的人知情,期间虽然出现了一些麻烦,但是选择送礼的家族反而更多了。

礼单被楼令分成了三份,其中的四成送给了晋君寿曼,拿出两成给了一些宠臣,剩下的四成收进自己的腰包。

所谓的麻烦就是楼令跟晋君寿曼解释的时候,稍微废了点口舌,其余真的就没有了。

这里也是建立在时代背景之下,并没有晋君寿曼昏不昏庸的关系。

换作是后面的王朝,前一脚被委派任务,后一脚一大批人上门送礼,撤职是一定会被撤职,将被查办的机率无限大,任是君主再恩宠也要受些挂落。

春秋时代则不然。

先,有刑不上大夫的指标。

然后,各种制度不那么健全,直接说就是不用有任何伪装,完全就是个人治的时代。在这种时代,君主不处理的话,直接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。

所以了,知道后面孔儒门徒会一直追求复古了吗?他们要的正是“刑不上大夫”的这一项特权,也真的在读书人与君王共治天下的时候达成了(宋朝)。

在两宋,士大夫犯错连罚铜这种遮羞的事情都极少做,罪责不严重大不就是换个地方继续当官,罪大了无非带薪停职一段时间马上就又能够到某个地方赴任。

至于北宋末期情况出现变化,其实是党争太过激烈,分成两派的读书人自己杀疯,并非是皇权压倒了士大夫。

认真而言,春秋时代的中原列国,政治环境跟两宋差不多,特权阶层各种爽,非特权阶级的境况则是差不多。

别看留存到后面的史料介绍两宋的文化多么昌盛,经济多么多么的繁荣,实际上就是个“万万税”的王朝,直接导致两宋起义事件在所有王朝里面排行第一。

相较于两宋,起码春秋时期的贵族可不会随便糟蹋自家财产。这也就导致一种奇特的现象,春秋时代并不是没有生过天灾,打得激烈的时候更是年年征战,问题是少有大量饿死人的情况,什么起义更是不见于史书。

难道是春秋的人太淳朴,怎么压榨都不想着拼死反抗?哪有可能的事情。

人要是饿极了,管你什么三七二十一,会在饥饿驱使下动手抢,一旦开抢也就形成团体,出现团体就成起义性质了。

真要是有规模的起义,即便是很快就被扑灭,史官家族还存在的年代,要相信史官的节操,他们可是什么都敢动笔来记录,一定能够在史书上找到。

其实就是春秋时代黎庶,他们的生活质量再差也有基础保障,哪怕再差也有一口吃的,犯不着豁出性命去求活。

楼令在春秋时代生活了十多年,从未听过哪里有起义,只听说哪个家族缺粮,一家之主想方设法搞来粮食养活属民,借不到就带着属民到荒野去求活。

更多的时候,吃不上饭的人,他们会脱离那个家族,或是到旷野成为“化外之民”求活,不然就是投奔另外的家族。

那多少也算是一种生态平衡了。

楼令出“新田”范围,第一站来到“周阳”这个地方。

过程就是进入“周阳”地界,当地的封君进行接待,吃吃喝喝的宴会举办几场,期间也是在进行谈判。

“就这样放过他们了?”长鱼矫万般不喜欢这种‘你好,我好,大家好’的局面。

是的,楼令并未在“周阳”处置任何人。

楼令说道“他们已经补上该缴纳的税。”

杀人?楼令多傻才走到哪杀到哪。

真要是一路走一路杀,死最多的会是公族封君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