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枫小说网

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
第22章 若臣无法完成任务愿辞官(第1页)

此刻,詹徽等人看向陈寒的目光都变了,心想:此人确是办事的能手。

想从陈寒手中转移这些资金到户部,对他而言是艰难的决定,毕竟他清楚,双方此刻已势如水火,此刻涉及权力交接,日后必然伴随着诸多纷争。

但他别无选择,战争对他至关重要,他必须在有生之年,为孙子扫清所有障碍,北方的鞑靼是个巨大的威胁。

然而,陈寒竟在如此困境下给出了如此完美的解决方案。

这样既协助朝廷筹集了军费,同时,陈寒的权力丝毫未减,恐怕文官们的计划再次落空,他们会气疯吧。

朱元璋见文官们面色不悦,嘿嘿一笑,“不过陈大人,你可不要勉为其难,这样的繁重计算事务你能担当得起吗?”

他的话语瞬间让

户部尚书直言不讳:“陛下,朝廷中精通算术的官员已遭遇困境,哪里还能寻得更优秀的人才?我们理解陈大人对救灾的热忱,但也需认清现实。”

“如此巨额一旦有误,将对后续无数事宜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,望陈大人三思。”

此刻,他必须奋力一搏,毕竟那是数百万贯的巨款。

最重要的是,若这些钱悉数归户部,陈寒岂非会受制于人,事事需看他们脸色?

这才是他们的真正意图。

而陈寒岂会不知他们的阴暗心思?

于是,此刻的陈寒绝不会因小事妥协。

文臣们一个个愤恨不已,却对陈寒无可奈何。

他们未曾料到,陈寒的决心竟如此坚定。

他们在朝会上突然抛出反对意见,意在打陈寒个措手不及,却不料陈寒迅找到了对策。

朱元璋端坐龙椅,看着陈寒与文臣们针锋相对,心中畅快。

他对陈寒的信任,一半是信,一半是疑,更确切地说,他害怕陈寒权力过大。

同样,他也担心陈寒受制于文臣,无法施展拳脚。

因此,他在矛盾中放手,同时期待陈寒自我解决。

现在,陈寒做到了。

朱元璋询问陈寒是否有能力处理这复杂的计算任务,陈寒立刻回应:“陛下,即便办不到,总不能坐视不理吧。”

“您从我这里取走五十万贯,还望陛下日后能支持救灾行动。陛下放心,财务之事,只要您信任微臣,定不负所托。”

此言一出,让朱元璋颇感尴尬。

毕竟,在他人辛勤的成果中挑选,自己却不付出,实有不妥。他只好尴尬地笑道:“行行行,能办成就行。”

而户部尚书显然不甘心,他们精心策划的布局就这样被陈寒破解。

原本设想能从陈寒手中夺过这笔钱,再利用户部职权牵制他,迫使他低头。

不料却被陈寒轻松化解。

他又道:“陛下,就算拨出五十万贯充作北伐军费,剩余的二百多万贯也非小数目。”

“若陈大人无法完成此重任,却夸下海口,岂非在鼓励朝臣对抗朝廷?”

朱元璋再次望向陈寒。

“陈卿,李尚书言之有理,你有把握吗?”

陈寒终于明白,为官并非易事。

像朱元璋这般狡黠如狐的帝王,他期望臣子间彼此勾心斗角,以便他坐享其成,从中渔利。

明明已收了他的大量财富,却还要随同文官一道给他设难题,编织各种幻象,诱使那些文官沉迷于与他较量。

这实在是用心险恶,也是他作为帝王的权谋手段。

不得不钦佩他的决断,看似推卸,实则巧妙地操控局面,驾驭群臣的智慧。

朱元璋虽出身农家,多年的抗争历练出他凡的掌控力。

正如现在,他这小人物在老谋深算的朱元璋面前,的确难以掀起波澜,只能忍辱负重。

只好再次开口:“陛下若真信任微臣,微臣定将救灾之事办得圆满。若办不好,微臣愿弃这顶乌纱帽。”

朱元璋朗声笑道:“言重了,不过陈爱卿有此决心,甚好。你先去,尽快把钱送到兵部,战事紧迫。”

见陈寒立下如此誓言,文官们还能说什么?

难道要迫使他在朝堂上誓,若不完成任务便割头谢罪?

热门小说推荐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