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枫小说网

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
第55頁(第1页)

被其提醒,其他人很快也反應過來,不禁紛紛咋舌。

一畝地需得蔗種6-7ooo斤,五畝地至少便得需要蔗種三萬斤,安南百姓竟家家皆種植得起。

「那位韓縣令種地頗有本事,安南百姓在其教授下,一畝蓮藕便可得四千斤!」吳二郎便說道:「想來他此次帶領鄉民種植甘蔗,必然也有極好的種植法子。」

作為商人,吳二郎對生意相關的事自是十分關注。好比安南百姓種植蓮藕,每家大概能獲利多少,他還當真私下細算過。

因著其他地方的蓮藕種植技術不到位,產量未能跟上,故今年安南藕粉作價果真便如韓徹預測那般,在百文一斤徘徊。安南百姓家家皆有種植數畝蓮藕,光是今年收入便很是可觀。

「再是如何有好種植法子,甘蔗乃是水果。似尋常百姓,誰家捨得花銀錢購置食用?」馬上便有人不贊同道。

時下甘蔗之所以成為貴族愛食用的水果,並非是它多難種植,或是身價多麼昂貴。真正原因,只在於甘蔗歸屬為水果。

尋常百姓追求果腹,農田和菜園的作物,才能滿足他們的生存需求。歷來水果便都得不到重視,只貴族們喜食。

比之其他水果,甘蔗還只能提供甜味和水分,便更不在尋常百姓會去食用的名單上,市場非常有限。

「安南百姓也太過聽從那位韓縣令。」有人便皺眉道。

吳二郎搖頭:「非也。因那韓縣令言道,來年百姓家中收穫甘蔗,若作價低於市價,差價他來補給。」

「……」眾人無言。

五千多畝地的甘蔗,若真按市價去補貼,韓徹屆時怕得掏空整個安南縣衙才能填補!

「到底是年輕,行事難免有所疏漏。」吳家一長者嘆氣道。

「管他作甚?他既要買,咱們便賣。」另一老者言道。

吳二郎應道:「是。」

安南縣這邊,韓徹找縣內鐵匠打造出來的一批農具正剛送至縣衙。查驗一番,確定沒問題後,韓徹便派人尋來錢縣丞和劉縣尉。

待人到齊後,韓徹攜帶上這些農具直奔他名下職田。

安南為下等縣,韓徹職位便只得從七品,名下職田有三頃地,出了南城門再行走半里路便可到達。

之前郭楊二人掌控下,侵占良田眾多,黃簿也多年未造。韓徹接手後,重命人對地段,傾畝,四至都做了細緻的記錄,堪造至黃簿上。

如錢縣丞和劉縣尉等其他官吏名下職田,也皆在這附近。

見著韓徹一行人到來,地里勞作的佃戶們忙放下手中農具:「見過大老爺!」

「今日過來,是有幾樣農具造好,拿來予你們一試。」韓徹笑著說道。

不多會,牛車上的農具便被安置到耕牛身上,由韓徹挑選幾名經驗老道的佃戶,選一處空地開始試用。

第一樣農具,便是鼎鼎有名的唐代曲轅犁。

韓徹先帶頭演示。

因圖紙畫制的詳細,鐵匠技術也不錯,韓徹對這款農具感到非常滿意。比如它縮短犁轅,轅頭又因裝有可自由轉動的犁盤,使其變得輕巧。

韓徹推動犁評,使犁箭向下,犁鏵入土便深,便可達到深耕的要求。韓徹再提起犁評,使犁箭向上,犁鏵入土便淺,便可達到淺耕的要求。(1)

整個操作起來非常靈活,大大提高了耕種效率,能更好的節省人力和畜力,還能適應田地的不同地形和不同作物對耕地深淺的要求。

「大人,此物甚好!」錢縣丞忍不住誇讚道。

劉縣尉直接請求上手,待試用完後,誇讚得比錢縣丞更甚。

他們二人家境一般,家中歷來也沒少耕種田地。若非如此,當初也不至於被派遣到安南來任職。

「來,再試試另一農具。」韓徹笑道。

古代農業技術發展落後,但也並非沒有好的農具可以幫助農民耕種。

如韓徹此刻要試用的另一樣農具,便是有播種神器之稱的耬車。

耬車可是現代播種機的始祖。

上方耬斗裝種,下方耬鏟開溝,二者相連處為中空,用於輸送種子。這樣只需耕牛拉動耬車,便可一同完成開溝,播種,覆土三步驟。(2)

並且用耬車播種,還能使莊稼栽種時的行距,株距疏密適宜。能按需保障地里農作物的通風和光照,有助於提高作物的產量。

另耬車還可設計成多腳,一腳便可播種一行,多腳設計下,效率更能大幅度提升。通常情況下,又以三腳設計最多,因此還又得了個三腳耬的名字。

說來,耬車發明歷史悠久。但奈何古代交通不便,信息傳播極為艱難。再者鐵器耕牛昂貴,只耕地為生的農戶很難置辦得起。於是,像這麼好用的播種神器,卻一直未能被普及到農民家中。

安南過去又極其信重巫醫,耕牛更被宰殺無數。一直以來,呈現的便是「廣種薄收」的普遍現象。

縣內農戶家中平均種植百畝以上田地,但地里收穫,在過去卻連基本的溫飽也達不到。

須知耕種的土地越多,所需繳納的田賦也跟著增多。地里產量本就跟不上,接著官吏再剝削一輪,百姓真正到手的糧食便所剩無幾。

「將這兩樣農具每村分發一套,交由鄉長或里正,命其給轄下農戶演示。」韓徹吩咐錢縣丞。

小貼士:如果覺得不錯,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~拜託啦(。&1t;)

&1t;:

热门小说推荐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