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枫小说网

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
第282页(第1页)

  武后当权起,关陇贵族也彻底没落,而帝国也再无强大武力,从武后起,对契丹屡次兵败,对吐蕃屡次兵败,罗人把帝国吞并的高句丽、百济给夺了,南诏人也称霸西南,吐蕃更是屡屡打进关中。

  到了玄宗皇帝时,连府兵制也彻底的崩溃了。没有了关陇贵族的府兵,就是断了脊梁的人,于是有了安史之乱,有了帝国崩溃之始。

  细细思量,如果大唐没有持续的削弱打击关陇贵族集团,那么这个帝国是否还能走向更高的辉煌?

  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是关陇集团最后的代言人,他们都是开国功臣,也是三朝元老,说他们谋反作乱这些李逍是不相信的,其实这不过是帝国上层的权力斗争,或者说是路线斗争罢了。

  长孙无忌把持朝政,让急于掌权的年轻皇帝视为眼中钉,最后皇帝利用了其它几股势力围剿了关陇集团,于是长孙无忌的关陇本位失败了,关陇集团也就没落了。

  关陇集团倒下后,支撑着大唐的是精英士族,但和后来的宋明一样,士族是支撑不起一个雄伟的帝国的。

  这一刻,李逍突然觉得长孙无忌虽不是圣人,但他的有些想法是对的。

  关陇集团也许对于李唐皇朝来说,是不好管束的一群人,是充满威胁的一群人,但关陇集团也就是唐帝国的利爪和獠牙,如果唐帝国自己把自己的爪牙给废除了,那将来又如何抵御凶恶的敌人呢?

  &1dquo;三郎,你在想什么?”王方翼见李逍一直怔怔出神,忍不住问他。

  &1dquo;我要上奏救赵持满,他不该死,虽然他有罪,但他是大唐优秀的将领,勇猛的战士,他不能也不应当就这样被腰斩在长安,他就算要死,也应当是死在与突厥人、与吐蕃人、与高句丽人、与吐谷浑人的战斗中,我们不能杀死一个自己的战士。”李逍说道。

  王方翼惊讶,然后重重的点头,&1dquo;三郎说的没错,我也要为赵持满上奏求情。”

  第211章多管闲事

  李逍说战士不能死于自己人的刀下。

  王方翼沉默,程伯献沉默了,薛楚玉也沉默了······虽然一天前,他们还在蓝溪刀兵相见,血拼生死。

  大家都没有了笑脸,封爵晋阶的喜悦没有了,大家都遗憾赵持满这样一员猛将。

  &1dquo;不能让赵持满死在长安。”

  这是李逍不知道第几次对大家说的话。

  赵持满这样的将领,对大唐是忠心的,他为帝国流过血受过伤,为帝国征战拼杀,不应当死在长安。

  李逍说到就做,他马上找吏部的官员借了纸,开始向皇帝写奏章。其实这是李逍的第一封奏章,他甚至连奏章的基本格式都还不清楚,但这不影响他。

  他此时只觉得自己一腔热血,这件事情他非做不可。

  重回大唐,他最初想的只是如何做一个悠闲的小地主,躲在蓝溪乡下,在秦岭山麓里,享受着大唐帝国强盛带给他的舒适就好。

  而现在,他觉得自己有必要也为大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气,比如他献玉米种子,再比如现在救赵持满。

  唐帝国能有如此强盛,是由无数赵持满这样的贵族子弟军官,还有无数如秦雄这样的普通百姓府兵流血拼杀打下来的。

  在蓝溪动乱中,赵持满是个罪人。

  但在以往的过去,赵持满却是大唐的功臣。

  李逍今天享受的这份大唐安逸,也有赵持满的一份功劳。

  功臣不应当被遗忘,他们的功绩应当被铭记。

  李逍写的很激动,甚至写的半文不白、缺少画,他一气呵成,写了长长一本折页。

  王方翼和程伯献几个贵族子弟也都写了一本奏章,同为贵族子弟,赵持满以前是他们的兄弟,是他们的偶像,本身对赵持满如今的遭遇就充满同情。

  而秦雄与李元芳做为普通军人出身,对赵持满这样的贵族子弟并不全是妒忌或者说妒恨,他们也一样崇拜如赵持满这样勇猛的贵族军官。

  吏部的官员们有些惊讶的看着这八位晋的爵爷,看着他们一人一支,各自沉默不语,咬着嘴唇挥疾书。

  等听说这八位是在向皇帝写奏章为赵持满求情时,大家更惊讶。他们昨天还在跟赵持满大战,正是他们生擒了赵持满,今天却又为他向皇帝求情。

  甘露殿。

  李治跟武氏一边吃着糕点一边聊着天,他笑说着李逍得封爵位时如何的欣喜,说他其实也是一个俗人。

  还说这次薛程几员小将对他更是忠心耿耿了。

  &1dquo;王方翼可是皇后的从兄,陛下莫非忘记了?”

  李治讪笑几声,&1dquo;其实王方翼此人虽是皇后从兄,但却是难得的人才,当年先皇就曾十分欣赏他。朕即位几年来,一直压着王方翼不让他外任,可是我观此人对朕并未有过怨言,一样勤勤恳恳的随侍朕左右,这难能可贵。朕想要用他,不能一直这样闲置他。”

  武氏不太高兴,可见皇帝如此说,她也没有继续多说什么。

  &1dquo;陛下,弘儿如今也快三岁了,陛下不是说要立他为太子吗,怎么最近却没有动静了?”武氏问。

  李治皱眉,&1dquo;这个事情不好办,朕之前也试探过了宰相们的反应。长孙无忌他们是坚决反对,连宇文节等人也称太子李忠无大过,轻易废储非明智之举。”

热门小说推荐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