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枫小说网

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
第274页(第1页)

  &1dquo;查到褚遂良跟纥干承基的联系没?”

  &1dquo;请恕臣无能,暂时还未查到关联。”宇文节说道,&1dquo;但是仅凭褚遂良调动赵持满这一事,臣就可以弹劾他。”

  &1dquo;赵持满必须死,褚遂良也得罢官,还有纥干承基,就算死了,朕也不会饶过他。”李治愤恨的说道。他知道,这一切的背后,都有国舅的那只手,可他现在却还不能动他。

  &1dquo;程伯献他们差不多该抵京了吧?”

  &1dquo;回陛下,刚接到禀报,程薛二将军就在刚刚,已经回京,一同抵京的还有玉米监李逍、蓝溪折冲都尉秦雄等。”皇帝身后的一名内侍应声回道。

  &1dquo;传旨,待朕与相国们议事完,就在中书门下召见程伯献、薛楚玉、柳温,以及李逍、秦雄,还有将刘俊、王方翼、李元芳也都召来。”

  皇帝一怒,那就是雷霆之怒。

  褚遂良被御史台弹劾,大理寺奉旨调查。褚遂良很硬气的上奏辞相,在未调查清楚前,皇帝却已经接受了褚遂良的辞职,罢去褚遂良的中书令、同中书门下三品之职,褚遂良被下令闭门自省,在府中接受御史台、大理寺的联合调查。

  中书门下的一众宰相,对于此事都很平静,反常的平静着。长孙无忌也并未为褚遂良上章维护,蓝溪一场混乱,直接的后果就是一位宰相的罢相。

  但所有人都知道,肯定还会有更多的后续。

  不过这些对于刚进长安的李逍来说,却是懒得关顾了,反正后续的事情已经出了他的能力范围,他现在一心在想着一会的面圣。

  上次政事堂他没见到皇帝,这次终于有机会面圣了,他很想知道下,那位年轻的天子究竟是什么样子的,是否能够验证他心里的一个猜测。

  第2o5章今晚打老虎

  长安。

  大唐帝都,天子京城。

  巨大的长城安北部,皇宫金殿之上。

  朝会按部就班的举行着。

  李治其实很讨厌早朝,天天早朝,每天数百官员天不亮的就赶来参朝,可实际上这么多人又真能谈什么朝政大事呢。大唐自太宗起时,真正的朝堂大事,国家政务都还是在政事堂里决议。

  坐在金殿之上,李治甚至有点昏昏欲睡,昨日各种乱纷纷的消息,不断的刺激着他敏感的神经,让他一夜未眠。今天又早早起床,此时总忍不住打哈欠。

  山呼万岁之后,几名调入京中的朝官出来谢恩,又有几个告老的官员出来陛辞,平淡如水。

  一番平常仪式之后,朝会就这么结束。

  百官由高至低依次退出,到了宫门外,再各自返回自己的衙门公厅办事。而三省的长官、还有加同中书门下同三品,加参加政事、参预朝政的一众大臣则留了下来。

  今天中书省的中书舍人也留了下来,门下省的几位散骑常侍也留了下来,另外御史台的几位监察御史、大理寺卿也都被留下来。

  他们在朝会后,同到禁中的中书内省里的政事堂参加会议。

  自上次中书门下宰相大换血后,李治便已经在政事堂里拥有了话语权,这里不再是长孙无忌的一言堂,皇帝每日也会到政事堂听宰相们禀报政事。

  今天的政事堂上气氛凝重,所有人都知道天子剑指褚遂良。

  现在就看这些元老派们的反应了,保还是不保,如果力保,那么皇帝和李绩等又会如何应对。

  昨日蓝溪之乱,褚遂良做为执政事的轮值宰相,他的临机处断不但没有把事情处理好,反而惹出更大的乱子。往轻了说这是失职,往重了说,可就有谋乱之嫌。

  李治早就看褚遂良不顺眼了,即位之初就曾经贬过褚遂良一次,不过那次长孙无忌很快又劝他把褚遂良召回来了。

  可这一次,李治已经有底气不向长孙退让。

  褚遂良是元老派最重要的人物,也算是长孙无忌的老搭档,若将他贬离京,无异于砍断长孙一臂。

  李治不准备跟长孙无忌他们扯皮,他不问长孙无忌也不问褚遂良,他直接问御史大夫宇文节。

  &1dquo;宇文相国,御史台弹劾褚相失职,可有凭据?”

  宇文节起身回道,&1dquo;褚遂良身为中书令,昨日执政事留堂,可面对蓝田突出之事,不但没有稳妥处置,反而不问详细就私调兵马,还下达杀无赦之令,这岂是宰相之行事?臣认为褚遂良老迈昏庸,不堪宰相之重任,当治其渎职之罪。”

  李治目光扫过褚遂良,这个老匹夫还真是狠心,居然私调兵马还下令格杀勿论,好大的胆子。

  &1dquo;褚遂良年已老,行事不免糊涂,朕念其为贞观名臣,又是太宗皇帝所任顾命大臣,劳苦功高一场,许其告老还乡,荣养天年。”

  李治的决定出乎长孙无忌等人预料,毕竟都以为这次露了个把柄在皇帝手里,他们肯定不会放过的,可结果只是让褚遂良退休,这未免太轻。

  &1dquo;陛下。”

  这个时候,有人出声了。

  出声的是吏部尚书、同中书门下三品李义府,这人一开口,长孙无忌就不由的皱眉,还以为皇帝真那么大度,原来不过是让心腹出面而已。

  李义府如今为吏部尚书还拜宰相,但他其实一直是皇帝的心腹,早年是东宫属官。

  这人早年因祖父任蜀中射洪县丞,而一家迁居蜀中永泰。贞观八年,李义府因为文章写的好,被剑南道巡察大使李大亮举荐为门下省典仪,后又先后得到刘洎和马周的举荐,又担任过监察御史,最后调入晋王府随侍李治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